【默子-鄉居拾穗】又見蕃薯簽
地瓜收成了,一袋袋站立等貨車來運送。(圖/默子)
這兩個月是地瓜收成的季節,早點插藤栽株的農民,就可早收成,三個多月的生長期,地瓜養成期間,地瓜葉不是採摘提供食用的,都是一群農婦連續幾天的彎腰躬身剪裁,一段又一段的蕃薯藤,捆綁一大串一大堆,然後再運往各農田插藤栽株,很神奇的地瓜栽種,只需一次將水灌溉飽和,地瓜葉就很認真的生長漫延,地底下的蕃薯也努力成長,俗諺說得好「蕃薯嗯驚落土爛,只求枝葉代代傳」,只要種下一片地瓜園,就可以衍生數不清的地瓜田,嚐不完的蕃薯。
地底下的地瓜成長時,會有老鼠啃咬,還有怕嚴重淹水,所以一開始栽種時,一次性灌溉飽和後,幾乎不再水的需求,茂密的地瓜藤葉怕蟲侵蝕,當然要適當噴藥,農民用藥的時機和多少,都是熟練,絕對不會過量或時機錯誤,有茂密枝葉藤蔓的保護,地底下的蕃薯才能順利長大,至於鼠害,就在空地耘土時,已適量灑藥,如果不用藥,老鼠家族的啃咬有多驚人,不難想像,辛苦的農民把關肥料農藥,就像母親含莘茹苦養兒育女似的艱辛。
蕃薯藤枝剪裁插阡種植。(圖/默子)
幾次剪裁過蕃薯藤,另行運送多處插株栽種,地瓜田可以收成了,機器太方便了,只需半個小時左右,幾個人工裝袋,一袋又一袋的蕃薯站立田裏,等待貨車運送到需求的店家廠商處,然後空了的地瓜田,就會吸引一大群鄰近村民,男女老少呼朋引伴一起來撿拾挖掘漏網之瓜。
撿地瓜靠運氣也需要些許體力,好的大的地瓜,就是餐桌美食點心,小的次級品是雞鴨豬牛的主食,只要有地瓜田收成,當天或隔天會引來一大群民眾加入撿拾地瓜行列,當然是鄰近的婆婆媽媽叔叔伯伯最快速到場,網路發達的現代,只要好心人一貼上臉書,聞風而至者多,園主很樂意有人來踩踏,不急著播種就讓愛瓜人士滿載而歸。
蕃薯刨絲曬乾好收藏。(圖/默子)
刨絲的蕃薯少見了,點心都是切塊蒸或煮地瓜飯或粥,蕃薯簽曬乾可以保存起來,新鮮地瓜很快冒芽還有蛀蟲上身,不經意碰到一對老夫妻用機器刨絲,太吸睛了,彷彿回到五十年前,村子的主要道路剛鋪上石油路,曬蕃薯簽最實用了。
小學時下課後,拿了奶粉鐵罐沿途撿拾遺漏的蕃薯簽,收集起來加地瓜葉煮豬食,豬圈裡的每頭豬都愛吃,其實曬蕃薯簽的人家都很熟,總是說「不要撿,拿來裝滿,快回家寫功課」;根本不會也不敢不勞而獲,就是要一根一根撿拾而來,如此才能體會農村生活的苦與樂,這些年只要見到滿院子曬蕃薯簽,腦海裏浮現的畫面就是那幾年放學後、拿奶粉鐵罐認真撿拾的樂趣,只有親身體驗過才知箇中滋味甘苦,見老夫妻邊說笑邊刨絲,心裏想著羨慕著他們家的雞鴨牛豬太幸福了。
滿院子裡的蕃蕃簽,遍地是黃金。(圖/默子)
默子(長年蟄居鄉下農村,熱愛文字及攝影,文章散見聯合報、中國時報、中華日報、自由時報、金門日報、講義雜誌等,曾於人間福報撰寫〈鄉居筆記〉、〈人生萬花筒〉兩專欄,喜愛蒔花弄草、尋幽訪勝,讀萬卷書行萬里路,擅長從生活中發現值得記錄的人事物。)
您有可能有興趣
-
2025-05-06
-
2025-05-06
-
2025-05-06
-
2025-05-06
-
2025-05-06
-
2025-05-06
-
2025-05-05
-
2025-05-05
-
2025-05-05
-
2025-05-05
-
2025-05-05
-
2025-05-05
-
2025-05-04
-
2025-05-04
-
2025-05-04
-
2025-05-04
-
2025-05-03